• 大赛QQ群:
  • 一群:116522031
  • 二群:126947337
  • 三群:49792067
  • 四群:203780455

一双布履足安行——宇辉评刘能英老师《临江仙·晨起》

地区:湖南省-长沙市   作者:刘宇辉(女士)   作品编号:50002982   阅读:333   时间:2022年05月01日   字体:
一双布履足安行
——宇辉评刘能英老师《临江仙·晨起》


《临江仙·晨起》
http://www.zgbsbl.com/WorksView.asp?WorksID=50000296
地区:北京市-市辖区   作者:刘能英(女士)   作品编号:50000296
昨夜暂停风雨,今朝终得晴明,露珠落草坠天星。睡莲犹未醒,啼鸟暗争鸣。
既已归田养老,何须著梦还京,一双布履足安行。春投鹅浦食,秋阅鸭栏兵。


“昨夜风雨暂时停了,今早终于迎来一片晴朗。露珠点缀在草上,如天上坠落的星星一般晶莹。池塘里刚冒尖的睡莲,好像还未苏醒。天空中啼叫的鸟儿,暗暗较量飞鸣。
既然准备在家乡养老,何必做着回京城的梦,就这样趿着布鞋从容不迫地行走,足够安好。春天给池塘里的鹅鸭投喂食物,秋天看看栅栏前的鹅鸭兵士们嬉戏......”


这样一幅幅鲜活的自然景象呈现于面前,是刘能英老师《临江仙·晨起》给人的美好享受,让我们突破当下疫情笼罩的阴影,感受着大自然的温馨和对生活的满足。


词的上片,诗人以工整的对仗把昨夜至今晨雨转晴的前后对比放映,又以动静结合、远近结合,白描结合比喻、比拟手法,留白空间,任由读者想像昨夜的雨中景象和今早的天气晴朗。前两句为白描,中间一句为比喻,后两句为比拟。“昨夜”对“今朝”,早晚不同时间相对。“暂停”对“终得”,时间副词相对,运动动词相对。“风雨”对“晴明”,客观的自然现象对客观的视觉现象。“睡莲”对“啼鸟”,静态植物对动态动物。“犹未醒”对“暗争鸣”,静态对动态。


“暂停”点明了时值多雨的春天,“终得”突出一种期盼。“晴明”让人眼前一亮并全身温暖,“坠天星”把近处的露珠比喻成天上坠下的星星,“犹未醒”、“暗争鸣”则分别把近处似醒非醒的睡莲、远处暗中争鸣的鸟儿拟人化。这些诗眼让人的视觉、听觉、肤觉得到刺激。物换景移,景随人走,谁不感受到诗人晨起在屋前小池塘旁散步沐浴金阳而洋溢的欢欣?


词的下片,同样采用了工整的对仗,由上片的自然景观转承到人物的心理活动,并在当前景观中升华。“既已”对“何须”,时间副词对倾向副词。“归田”对“著梦”、“养老”对“还京”,动宾词组对动宾词组。此处在反问手法中突出诗人对现实清醒地接受并自得其乐,继续工作的期望、退休后的理想归宿与眼前探亲被滞留融合为一体。“春”对“秋”,不同季节相对。“投”对“阅”,动词相对。“鹅浦”对“鸭栏”,“食”对“兵”,名词相对,并可动态化。


最后两句,由在池塘前投喂鹅鸭春意盎然的活动场景,联想到即使在萧瑟的秋天鹅鸭仍不乏趣味地嬉戏情形。此处既是流水对,有着春秋的时间顺承关系,又是互文,出句的鹅和对句的鸭,相互补充说明:春秋的池塘里、栅栏前,投喂或嬉戏对象,既有鹅又有鸭。难能可贵的一个“兵”字,为全文的最大诗眼,把鹅鸭拟人化,升华了全诗的最高意境,诗人和自然界生物相融一体,不仅对生活心满意足,还力所能及地追求生活的美好,尤其在面对出现的客观问题,有着“雄纠纠,气昂昂”迎难而上的战士风采:看,我们是如何赢取胜利的!


宇辉有幸采访了诗人,这首词产生于2020年。因疫情原因,诗人困在家乡武汉市新洲区,迟迟未解封,不能回北京,当时就想提前退休回家乡养老算了。正是清明前后,雨水充足,春播时节,一切生机勃勃,诗人一直住在农村娘家,每早趿着一双布鞋,围着屋前池塘绕圈。“农村有农村的乐趣!”“既封之,即困之,就安之,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。”乐观上进、为人友善、知足常乐的诗人便以词为记。


值于莫名疫情,最让人羡慕诗人在农村闲适的田园生活及享受空气新鲜的美好。一般来说,春天喂食,指春耕,秋季阅兵,检阅收成,指秋收。此词的“春”和“秋”,不论是春的蓬勃生机,还是秋的萧瑟阴寒或丰满收获,耐人琢磨其象征意义。唐代李绅有诗云: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”难以想象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、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,而李绅却想到了,他从“四海无闲田”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“农夫犹饿死”的残酷现实。而我们又荒废了多少田地,空气质量如何,才害怕病毒或恐慌?对抗病毒,提高全体人民免疫系统的功能是正道,封城封路,有多少人失业下岗,正确吗?宇辉诗评不求全,只求真,关注诗人和我们对生活的真实记录。我们有心团结作战,就什么也不怕。共勉。


2022年3月27日作,2022年5月1日修改

说明与注释: